为什么手机厂商那么多,三折叠屏却只有华为在做?
答案似乎已经很明白,因为只有华为能把它真正卖出去。
9 月 4 日,华为第二代三折叠屏正式登场,定价 2 万元,本以为这个价位会吓退大多数人,没想到全国各地的线下门店反而出现了排队抢购的场面,这一幕多少让人回忆起当年 Mate X 首发时的盛况。
很多人质疑三折叠到底有没有市场,结果第一代华为三折叠屏用成绩给出了答案。官方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它的激活量已经突破 50 万台,这在全球高端小众机型里绝对算是“惊人数字”。
如今第二代机型刚发布,业内预测它的销量也有望接近 50 万台,这意味着两代加起来将突破百万大关。
别小看这个里程碑,要知道如果换成友商来做,能不能突破 5 万都很难说,更别提百万了。三折叠不是没人能造,而是没人能卖得动。
为什么华为能行?
原因很简单:技术壁垒和品牌号召力双双到位。余承东曾经说过,只要是折叠屏合上之后没有缝隙,那就是用了华为的专利。
这句看似夸张的话,其实反映了华为在核心专利上的掌控力。三折叠的结构比普通折叠复杂得多,铰链精度、屏幕韧性、散热布局,全都是难啃的骨头。
华为能做到“合上无缝”,背后就是几十项专利的叠加。任何厂商想要绕过这条专利路线,不仅成本高得离谱,还很可能在体验上掉链子。
另一方面,高端市场的用户更愿意为华为买单。
这一点从线下门店的预定情况就能看出来。为什么两万元的机子还有人排队?
这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,而是品牌信任带来的结果。华为过去几年在影像、通信、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积累,让用户相信它能做出真正能用的三折叠,而不是展示样机。
对比一下,友商即便硬着头皮推出类似产品,恐怕第一波关注之后就会迅速遇冷。
三折叠屏的出现,其实也把手机行业的“天花板”问题暴露出来。直屏、曲屏、折叠,大家都玩过了,下一步要走哪条路?华为用三折叠给出了答案,但不是所有厂商都能走这条路。
要专利、有专利,要生态、有生态,要品牌力、有品牌力。没有这三点支撑,就算勉强上新机,也很难撑起销量。
所以,当有人问“为什么只有华为在做三折叠”时,其实背后隐含的是另一个现实:华为不仅能造,还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。
未来销量能不能继续走高,还要看供应链能否稳住,但可以肯定的是,华为已经在这个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赛道里建立了护城河。
等未来再回头看,百万销量可能会被认为是折叠屏从概念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价格不是问题,你会选择尝鲜三折叠吗?还是会继续守着直板机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