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跖脓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,仅发于掌跖的慢性复发性疾病。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簇集性无菌性小脓疱,伴角化、脱屑为临床特征。本病好发年龄在30~50岁,女性比男性多见。本病除好发在掌跖部位外,足背、小腿、膝盖、手背、肘部等处可有皮疹,极个别甚至伴有全身散发皮疹。各种外来刺激、夏季出汗增多、经前期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均可促使发作,使症状恶化。
初起损害为脓疱或水疱,常发生在一侧或双侧大鱼际处,或足跟部位,再逐渐蔓延至掌跖其他部位,呈对称分布。典型损害为大量的无菌性脓疱,局限于掌跖红斑的基底上,周期性急性发作。病情加重时,掌跖明显发红,密布小水疱,有中等和严重瘙痒,1~2天内水疱变大,中心出现微小黄点,迅速向外扩展,形成直径为2~4mm的脓疱,脓疱很少破裂,大多于数日内干燥结痂,形成棕色鳞屑而脱落,静止期则以潮红、角化、脱屑为主,有时干裂疼痛,病程呈慢性,发作期与静止期交替可达十余年,较难彻底治愈。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。
中医辨证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虚生湿,湿热内蕴,或外感湿热邪毒,以致邪毒循经外越蕴于掌跖而发。治宜清热解毒除湿。
(一)内治处方
1.托毒除湿饮
【组方】土茯苓25g、白花蛇舌草30g、败酱草15g、白蔹10g、地黄炭15g、薏苡仁30g、茯苓15g、黄芪20g、黄精15g、当归10g、甘草10g。
【功效主治】托毒除湿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瘙痒者,加白鲜皮15g、地肤子30g;渗出明显者,加车前子10g、猪苓10g;便秘者,加瓜蒌30g;掌部脓疱者,加姜黄6g;足跖部脓疱者,加木瓜10g;掌跖同时发病者,加川牛膝10g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【处方来源】苗伟,张瑞梅。自拟托毒除湿饮治疗掌跖脓疱病37例。中医药临床杂志,2006,18(3):243。
图片
2.解毒祛湿汤
【组方】茯苓15g,薏苡仁、土茯苓、茵陈各30g,三棱、莪术、白鲜皮各15g。
【功效主治】健脾除湿,解毒活血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水疱、脓疱严重者,加蒲公英、泽泻、车前子等;脓疱吸收,表皮增厚、变硬、失去弹性者,加玄参、麦冬、石斛、玉竹等;情绪易波动,多愁善感者,加酸枣仁、远志、合欢皮等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【处方来源】付国俊,叶文静,孟晨阳。健脾祛湿解毒活血治疗掌跖脓疱病100例。河北中医,1999,(3):148。
3.清热利湿饮
【组方】龙胆9g、黄芩15g、金银花21g、土茯苓21g、地黄15g、牡丹皮15g、赤芍15g、当归12g、苍术9g、蒲公英15g、车前子15g、泽泻9g、甘草6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利湿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便秘者,加大黄6g;失眠者,加酸枣仁30g;瘙痒明显者,加白鲜皮、地肤子各30g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【处方来源】张春红,杜锡贤,张春敏。清热利湿饮治疗掌跖脓疱病35例。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,2004,3(2):109。
4.活血清热散
【组方】全蝎20g,苦参40g,车前子30g,蒺藜30g、泽泻30g,七叶一枝花40g、白鲜皮40g、生薏苡仁40g、枳壳20g、茯苓30g、地肤子40g、炙穿山甲20g、虎杖30g、赤芍30g、熟大黄20g。
【方解】虎杖活血解毒,清热利湿;苦参、车前子、泽泻清热利湿;薏苡仁、茯苓健脾利湿;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;地肤子、白鲜皮清热利湿止痒;全蝎与穿山甲、赤芍合用起到活血通络,引药直达病所的作用;湿热久蕴,必然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降低,故用枳壳行气健脾,且兼能达到“气行湿化”的作用;又用蒺藜平肝疏肝,是“抑木扶土”之意,且兼能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;最后方中又加少量熟大黄缓下以“釜底抽薪”加强清热解毒作用,且有活血之功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,除湿活血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以上药物粉碎,过120目筛,混匀,装入“0”号胶囊,每粒含生药约0.45g。每次8粒,每日3次,口服。15日为1个疗程,需2~3个疗程。
【处方来源】马怀东,田连迎。活血清热散治疗掌跖脓疱病60例。河北中医,2001,23(9):672。
5.疏肝凉血解毒汤
【组方】生香附12g、栀子15g、连翘30g,蓼大青叶15g、地黄30g、赤芍30g、土茯苓30g、天花粉15g、丹参20g、蝉蜕9g、白芷9g、玄参30g、山豆根20g、生甘草15g。
【功效主治】疏肝解毒,凉血化斑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(1)泛发全身者,加金银花30g、制黄芩15g;(2)伴高热、寒战、大便干结、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者,加生石膏(先煎)30g、知母20g;(3)疹透不畅,高热不退者,去土茯苓,加防风9g、薄荷9g、牛蒡子9g、生槐米20g、芦根15g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2个月为1个疗程。
【处方来源】乔宏,刘灵,马栓全。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中医治疗体会。现代中医药,2006,26(1):13-14,22。
图片
6.七叶三黄二花汤
【组方】七叶一枝花20g,黄芩、黄连、菊花、紫草各10g,黄芪30g,白及20g,甘草6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凉血,益气化瘀止痒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红斑明显者,加地黄、牡丹皮、赤芍;脓疱多,流脓不止者,加金银花、蒲公英、连翘;鳞屑多、脱皮者,加黄精、当归、大血藤;瘙痒严重者,加蝉蜕、蒺藜、白鲜皮。
【制法用法】每日1剂,水煎,早晚分服。
【处方来源】赵凤林。七叶三黄二花汤治疗掌跖脓疱病30例。甘肃中医,1994,7(6):20-21。
7.清疮饮
【组方】金银花15g、蒲公英15g、山慈菇9g、土茯苓15g、地黄15g、牡丹皮15g、苦参15g、泽泻15g、陈皮10g、薏苡仁25g、生甘草10g。
【方解】方中金银花、蒲公英、山慈菇、土茯苓清热解毒;地黄、牡丹皮清热凉血;泽泻、苦参利湿燥湿;薏苡仁健脾利湿;陈皮理气和中;生甘草清热解毒,调和诸药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除湿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瘙痒剧烈者,加徐长卿15g,蒺藜15g;便秘者,加大黄(后下)6g;失眠者,加酸枣仁20g。
【制法用法】每天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药渣3煎液趁热泡洗患处,每次20~30分钟,每天1次。4周为1个疗程,连续治疗2个疗程。
【处方来源】孙国强,朱风梅。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38例。辽宁中医杂志,2007,34(5):603。
8.凉血清疮饮
【组方】金银花、连翘、七叶一枝花、栀子、紫草各20g,黄芩、苦参、牡丹皮、赤芍、丹参、茯苓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各15g,地黄、生薏苡仁各30g。
【方解】方中以茯苓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生薏苡仁健脾除湿;金银花、连翘、七叶一枝花、栀子清热解毒;紫草、地黄、牡丹皮、赤芍、丹参凉血活血;黄芩、苦参清热燥湿。
【功效主治】健脾除湿,清热解毒,凉血活血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以水没药浸泡半小时,煎2次取汁约300ml,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约150ml。每日1剂,连续服用8周。
【处方来源】徐武清,白鹤美,郑丹红。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28例。江苏中医,2007,39(4):32-33。
9.李氏清热除湿汤
【组方】土茯苓30g、马鞭草15g、连翘20g、黄芩20g、蒲公英30g、白花蛇舌草15g、半边莲15g、半枝莲15g、车前草15g、生薏苡仁30g、炒苍术10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、除湿、解毒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【处方来源】李广瑞经验方。
图片
(二)外治处方
1.掌跖浸泡液
【组方】黄芪、丹参、苦参、蒲公英、苍术各30g。
【功效主治】益气活血,清热利湿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煎药液500ml,浸泡掌跖,每日1次,每次20~30分钟,睡前温用,连续用药2周。
【处方来源】徐保安。掌跖浸泡液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28例。中国交通医学杂志,2004,18(6):723。
2.黄柏洗剂
【组方】白矾20g、苦参20g、黄柏30g、地黄20g、土槿皮20g,马齿苋20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燥湿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外洗,每日1次。
【处方来源】沈敏娟,匡钱华。黄柏洗剂治疗掌跖脓疱病60例。中华皮肤科杂志,2003,36(2):106。
3.复方二白洗剂
【组方】白及、黄精、土茯苓、白鲜皮、蒲公英、白花蛇舌草各30g,荆芥、防风、王不留行、皂角刺、苦参、威灵仙、百部各20g。
【功效主治】疏风清热,除湿止痒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上药加水3000ml浸泡1小时,用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分钟,待药温后,将手足浸入其中泡洗30分钟,每日2次。
【处方来源】刘拥军,张健,李淑莲,等。中药复方二白洗剂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研究。中医药信息,2004,21(2):42。
4.外洗验方一
【组方】地榆30g,黄柏30g,苦参30g,蛇床子30g,地骨皮15g,葛根20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,收敛止痒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加减】若局部融合成脓糊者,加苍术30g,连翘30g,藏青果30g;痒甚者,加白鲜皮30g。
【制法用法】将上药放入盆中,加水3000ml,煎煮30分钟后过滤取药液1500ml,然后将药液加入水中,做局部或全身药浴,或用6层纱布棉垫蘸药汁湿敷,每天2次,每次20分钟。
【处方来源】乔宏,刘灵,马栓全。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中医治疗体会。现代中医药,2006,26(1):13-14,22。
5.外洗验方二
【组方】透骨草30g,王不留行30g,五倍子10g,明矾10g。
【功效主治】解毒,收敛。主治掌跖脓疱病,掌跖皮损角化明显,脱屑多者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外洗掌跖部,每次30分钟,每日2次。
【处方来源】赵凤林。七叶三黄二花汤治疗掌跖脓疱病30例。甘肃中医,1994,7(6):20-21。
图片
6.外洗验方三
【组方】苍术15g,苦参30g,地榆20g,百部30g,黄柏20g,白鲜皮20g,忍冬藤20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燥湿止痒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温泡患处,每日1次,2周为1个疗程,共治疗2个疗程。
【处方来源】李艳玲,马桂敏。中药外洗联合壮医药线灸治疗掌跖脓疱病32例。上海中医药杂志,2008,42(10):52-53。
7.外洗验方四
【组方】白芷、土茯苓、黄柏、白鲜皮、蒲公英、白花蛇舌草各30g、五倍子、防风、细辛、皂角刺、苦参、苍术各20g。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活血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上药加水2000ml,浸泡半小时,用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分钟,移火待药温后,将手足浸入其中泡洗30~60分钟,每日1次,连续8周。
【处方来源】徐武清,白鹤美,郑丹红。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28例。江苏中医,2007,39(4):32-33。
8.李氏外洗方
【组方】连翘30g,蒲公英30g,黄柏30g,苦参30g,王不留行30g。
【功效主治】除湿、清热、解毒。主治掌跖脓疱病。
【制法用法】水煎,外洗患处。
【处方来源】李广瑞经验方。
(三)针灸疗法
壮医药线
【取穴】在掌跖皮损处取梅花穴(定准皮损四周为4个穴位,再加中间1个穴位,形成梅花状)、脐周4穴、脾俞、曲池、足三里、四缝。
【操作】左手固定皮损周围皮肤,右手食指和拇指持2号药线(0.7mm)一端,线头露出1cm左右,将药线点火至有火星,将有火星线端对准穴位点灸。每日1次,8日为1个疗程,休息2日,再行第2个疗程。共治疗3个疗程。灸后如果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,则嘱患者不要用手搓,以免抓破出现继发感染。
【处方来源】李艳玲,马桂敏。中药外洗联合壮医药线灸治疗掌跖脓疱病32例。上海中医药杂志,2008,42(10):52-53。
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、个性化治疗,所有处方均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,切勿自用。所列处方仅供参考学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