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托圈子里最近老有人聊,郑州的禁摩政策什么时候松一松,整个群都快吵翻天了。小张去年买了辆春风650,不敢在市区跑,都拿去荥阳寄着,把车库钥匙也摔了几个角。“你说这玩意儿,买回来不是当车,是当挂件。”他在群里贴了一张牌照照片,下面配了句:“郑州骑摩托,先过郑外环。”灰色幽默,费了好大劲才上的牌。
前几天听销售李哥闲聊,说最近省里摩托企业挺活跃,协会也开始扎堆开会了,“摩旅现在都成时尚了,年轻人玩这个不只是图个代步,更多是找点精神头。”李哥拉着我扒拉着账本,2024年摩托车销量在河南超过12万台,郑州当中占了将近16%。不过,那当中有九成都得去郊县才拿得到牌。看着这些数据,他叹了口气:“郑州解禁?猜猜能卖多少,起码翻七倍!”
上个月咱们小区那个IT老王,花了十几万任性买辆凯旋Bobber,又加装彩灯和定制排气,听说花了五六万去改,骑起来像是自带乐队。老王调侃厂牌小史:“你这车买不买维修险?排量大,油耗也大,修又贵。”史鸣飞随口甩一句:“哥们,买这车还在乎修理费?”去年就有一客户在郑东的机车俱乐部登记,年改装就甩两万以上,都是三十五上下的老板或设计师,看着阵容,那叫一个豪气。但骑着豪车的人也各有心酸,牌照不发,车只能藏在郊区。
其实我去年考驾照,师傅指点道:“你记住,买车之前先把证办了,郑州市内有哪能骑?还不是等解禁。”三阳代理的闪海波在朋友圈抱怨,报考驾照人数蹭蹭涨,现在都快翻两倍了。这事早就成了刚需。还有群友自测那电摩续航,都说国标新政后速度被管着。这些燃油摩托反倒成了没焦虑的选择——说实话,市区通勤如果真解禁,会有多少人直接从电驴跳班摩托,谁能说得准。
河南远不止郑州,去年自驾协会数据放出来,摩旅队伍光是郑州就有破万团队,往太行山、伏牛山扎堆。宝马店的张纵横一边数订单一边嘀咕,“文旅大发展,现在真就靠摩旅拉动,人事都变了咧!”骑哈雷的地产老板还和骑小本田的小年轻聊穿装备,摩托早不是单纯出行工具,十年前圈子问的是“能不能上牌”,现在话题直接跳到“咋走拉萨,藏区能不能过?”
严格说,河南摩托圈还在挣扎,偃师那边三轮摩托厂连年忙,师傅都埋头焊框架,可郑州禁令一按住,产量有增无市。洛阳那场会议都快成了摩托八卦:据说全国三轮摩托这地儿占三成,技术却被别人拉下,电摩高端产品低着行业平均线,师傅暗地里都骂:“咱这里要是技术新点儿,哪至于现在还打补丁?”有师傅自豪地说,“咱的老三轮,无敌。”
去年西安经验在群里传疯了,说那儿政策清理后专门修摩托道,停车区也多,消费直接拉了几亿。信阳也跟着调通告,解禁后一阵平稳,年初就完事儿。郑州不少销售公司背后算账,都说“四环外试点,专用道先来,一步步来。”其实,没人敢拍胸脯说都能一刀切,安全是最大的顾虑。听钛极店的王师傅碎嘴:“正规骑士怕罚,要懂规矩,比开小轿车还守法。不出事,才省心。”
村里有老哥调侃,说这禁摩解不解对市场影响不只是一点儿,文旅饭碗、吃住消费、乃至厂家都跟着抢活。“摩托不是光交通,更是玩的门道。”现在政策松动,公安部说一证通办,商务部研讨报废年限,摩圈群里门槛低了,车企厂家都盯着下半年,有的动了心思要推高端电摩,有的还琢磨智能联网啥的。听说偃师那边,准备整一款老三轮改电动的样板车,半夜还在试圈子,市区没人敢骑。
前阵子维修铺喝茶时,李技师摸着下巴:“郑州摩托一旦放开,车流会多起来,你们这些小毛病要早点弄,别等扎堆修。我这扳手都快磨平。”他说得轻巧,嘴角挂着油渍,其实一肚子想法。小区那边邻居开玩笑:“摩旅路上,谁还管你喊不喊牌照,关键是不摔。”
摩托圈梦游郑州,谁也不知道今年牌照到底能不能全开放。微信车友群里每天都有人蹲消息,偶尔也有兄弟发路拍,说下雨骑摩托,鞋子能灌水。一晃,偃师三轮摩托的老式铁焊声,配上CBD的改装哈雷轰鸣,啥地方和啥年代都给串一块了。用小丑哥的话讲,骑着摩托不是为赶路,是为找一段“能合法骑的慢路”。至于未来,那才是真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——有些答案,恐怕总是在下一个路口。
现在股票配资什么公司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